据《法治日报》报道,当下许多未成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光子嫩肤、割双眼皮、隆鼻、打美容针等形形色色的医美项目,出现在未成年人的暑假清单中。同时,有些医美机构声称,凭高考准考证或学生证可享打折优惠。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有必要给未成年人除容貌修复外非必要的医美按下“暂停键”。 近年来,随着医美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整容大军,有的甚至误将靠医美提升颜值当作成功的捷径。这种畸形的审美范式和价值观带来的容貌焦虑,也在无形之中向未成年人渗透。有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医美消费呈现出年轻化、线上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低龄化的特点。未成年人假期扎堆做医美的现象并不鲜见。 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盲目进行医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应引起重视。特别是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容易对自身的外貌敏感。一些医美整容机构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些心理大肆宣传,夸大整容效果,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甚至设置贷款陷阱。同时,医美市场的野蛮生长存在种种问题,一些黑机构、黑医生、黑场所屡禁不止。例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非正规机构的人员资质“注水”,有的经过简单的医疗美容速成班培训就“持证上岗”。对未成年人而言,进行非必要的医美很容易带来不可逆转的身体损伤,同时造成审美观、价值观的走偏。 对于未成年人医美,法律监管的步伐应该跟上。虽然国家2002年施行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近两年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实施医美项目有相关的保护性规定。但这些规定都体现出同一特性:只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就可以为未成年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然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医美机构的不规范,以及监护人本身的错误观念,并不能在医美问题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充分保护。 一般情况下,在正规的医疗整容医院,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陪同,术前同意书和术后注意事项都需要监护人签字。然而,不少非正规的医美机构唯利是图。有的并不充分核查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有的诱导未成年人将身份信息改为成年人,还有的仅象征性地要求提供监护人书面同意书,并不对同意书的真假进行核验。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未成年人医美“监护人同意”中,也存在着监护权滥用的问题。例如,一些自己热衷医美或者奉行颜值至上的家长,很有可能代替孩子作出草率的决定,带孩子去做各种非必要的医美项目。 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近几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应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开展除容貌修复等必要医疗之外的医美整容项目。这些建议提醒我们,医美领域也应该在立法层面给予未成年人更具体细致的保护。例如,明确哪些医美项目允许向未成年人提供,提供该服务的机构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程序和原则。 整容之风盛行,医美行业的监管也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举措,并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纳入其中。在暑假、寒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相关监管部门应有计划地加强监管和宣传,监督医美机构严格执行“监护人同意”制度,给未成年人非必要的医美计划按下“暂停键”。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美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一些未成年人热衷医美,与价值观的走偏不无关系,背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沉迷网络、非理性追星以及亲子关系不健康等潜在问题,都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过度看重颜值,忽视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如果孩子动了医美的念头,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通过耐心引导,帮孩子在思想上放弃盲目进行医美的想法,自信地接受自己,认识到自然、自信、健康才是最长久的美丽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