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官网!
首 页 概况 动态资讯 通知公告 政策法规 学术交流 会员社区 资源下载 会员风采
学术交流子栏目
优秀案例
课题研究
会议培训
专家顾问
热点资讯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关于推荐第二届...
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专题研讨会报名...
关于举办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综合能...
关于做好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202...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2024年度科...
“赋能身心安全 共建平安校园” ...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关于公布202...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关于举办202...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2024年度科...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一届五次会员代...
关于举办“赋能身心安全 共建平安...
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优秀案例 >   
释放体育强大而独特的育人力量
发布时间:2021-11-04  文章来源:  网络编辑:  浏览次数: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发展,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进入新时代,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四个重要”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人到国家,对体育进行了精准定位,对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体育是促进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与健康。当前,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积极、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手段。当今社会,人们处于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环境,体育运动更是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要将体育打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人们追求个人幸福、提升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体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体育融身体教育、精神教育与道德教育于一体。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里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育锻炼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许多好处。其一,体育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沉着果断、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体育规则有助于树立公平公正的规范意识,集体项目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竞技体育成绩的获得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与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不谋而合。其二,体育能促进人认识能力的提升。多数运动项目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要对外界物体的位置、运动特点等形成准确把握,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其三,体育具有人际交往功能。“以球会友”“以棋会友”“以跑会友”等,正是体育作为交往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友谊的生动写照。

体育是现代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生命质量、健康生活方式、个性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关注。体育在休闲娱乐中所发挥的个体和社会功能是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所不可取代的。体育运动形式丰富多样,选择余地大,准入门槛较低,自由度高,灵活性强,为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体育休闲旅游、体育运动培训、参与体育比赛等也成为人们追求健康、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满足人们对精神娱乐的需求、对幸福指数的追求、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往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挥体育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作用

健康是促进人的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角度充分挖掘全民健身的社会价值和综合作用。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建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在全国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加大公共体育经费投入,覆盖城乡的、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4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超过1.86名。体育正全方位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以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引导着人民群众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新理念,全民健身热潮高涨,正成为促进全民健康、全民幸福的重要手段。

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也将“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指导思想。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新起点,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及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对全民健身提出的新要求,这意味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民生工程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相互渗透、互为一体。要充分发挥体育健身作为非医疗干预手段在主动健康、积极健康中的有效作用,与国家卫健委合作细化落实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协同联动机制和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加强运动防护师、运动营养师等人才培养,建立体卫融合重点实验室,完善运动处方库。推广集运动营养、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主动健康管理新模式,开展老年人非医疗健康干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建社区老年人运动与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幸福。

发挥体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和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重视青少年成长,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充分肯定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深刻诠释了“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强”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推动实现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有利条件。培养青少年强健体魄是一个铢积寸累的过程,需要社会协同,融合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培育青少年强健体魄的教育大格局,对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体育价值和功能,推动三者统筹治理、协调发展。家庭是青少年学习体育运动的启蒙地,是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所。学校是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主战场和主渠道,是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阵地,教师是雕琢青少年强健体魄的中坚力量。社会是青少年全方位参与体育锻炼的根本保障。全社会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参赛机会、投入场地设施和提供体育资源,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高提供条件。

在深化体教融合中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体教融合内含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两大战略目标。集中力量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打破体育与教育的壁垒,对解决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以及保障青少年运动员享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等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全体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体教融合的根本遵循。2012年上海市率先出台《关于深化上海市体教结合的意见》,提出了密切协同、突出普及、资源共享等举措。之后,全国许多地方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2020年9月,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拿出更大的勇气突破难关。要优化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完善青少年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制度,健全运动成绩评定与奖励机制。鼓励各运动项目创办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充分利用冬夏令营活动,实施体育运动技能培训。要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建立衔接有序的培训、训练和竞赛体系。要建立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畅通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的体制机制。要形成多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市场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打通政府部门、社会和市场之间融合的堵点,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协同的体教融合格局。

体育荟萃着人类巨大的生命力量,洋溢着人类不竭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潜力。体育能够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能够为国争光、振奋精神,更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上一条: 家社协同方能有效防范网络猥亵
下一条: 青岛:“五项行动”助力青少年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常用链接: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
微信公众号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
网站二维码
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官网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53号 电话:0531-86970561
Email:sdsxxaqxh@163.com 鲁ICP备2020042379号-1